2021年10月1日,东莞植物园乡土优稀观赏植物收集研究小组科研人员冯欣欣、刘志贤,联合上海辰山植物园田代科研究员,共同发表秋海棠属一新种——假食用秋海棠(Begonia pseudoedulis D.K.Tian, X.X.Feng &R.K.Li)。
2020年10月东莞植物园科研人员赴桂西南地区野外引种,在广西十万山采集到该种秋海棠,同田代科研究员以往在该山及其它地点发现的十分近似。通过比较,这些植株形态特征与广布的食用秋海棠(Begonia edulis)总体上相似,也同南川秋海棠(Begonia dielsiana)外形略同,但新种的叶柄、花序轴、花瓣、子房及蒴果均被红褐色毛。基于ITS基因构建了分子系统发育树,也表明该种区别于食用秋海棠和南川秋海棠,从而确定其新种地位。
广西秋海棠种类很多,过往发表类群主要以喀斯特地貌产的侧膜组为主,扁果组的种类很少。该新种是继今年早春田代科研究员发表的蝎尾裂秋海棠(Begonia scorpiuroloba)(产自防城港)之后的又一种扁果组新种,表明广西秋海棠野生资源丰富,有待进一步系统调查与发掘。
|
|
十万山居群 |
防城港、武鸣、大新等地居群(田代科供) |
|
|
基于ITS基因构建的系统发育树 |
研究论文以<Begonia pseudoedulis, a new species in Begonia sect. Platycentrum (Begoniaceae) from southern Guangxi of China>为题,发表于国际植物分类学期刊< PhytoKeys >,东莞植物园科研人员冯欣欣为该论文第一作者,刘志贤为共同作者。
该项研究得到东莞市社会科技发展重点项目<野生秋海棠属植物收集、驯化、繁育及园林应用(2020507101165)>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570199)支持。
主办单位:东莞植物园 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转载使用 备案号:粤ICP备19111583号 网站标识码:4419000097粤公网安备 44190002000763号 技术支持:开普云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