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4日晚,东莞中心公园阶梯广场灯光柔和,气氛温馨。在夜色与微风的映衬下,由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和南城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分局联合主办的首期“城市议事‘听’”活动如期举行。
角色转型获市民点赞
活动现场,城管执法人员打破传统工作场景,以“平等对话者”身份融入市民群体,从“管理者”到“倾听者”角色转型获市民点赞!
本次活动邀请了来自流动商贩、商铺经营者、小区居民、学校老师、环卫工人、相关部门代表等不同领域的约120位代表现场参与。大家围坐一堂,畅所欲言,围绕“流动摊贩带来的便利与困扰”“如何平衡城市秩序与民生需求”等话题展开深入交流。
入口处,“城市议事听”的落地字在园区中格外醒目,营造出轻松友好的交流氛围,也让“人民城市人民管”的理念从入场那一刻起便深入人心。
活动开始,主持人南城分局玉兰女子队成员昭君与东莞广播电视台节目主持人全刚携手登台,共同开启这场别开生面的对话。“城市管理得好不好,老百姓最有发言权。”昭君在开场中表示,本次“城市议事‘听’”系列活动的核心在于“听”,即倾听市民最真实的声音,搭建一个平等、开放、包容的议事平台,推动城市管理工作更加科学化、人性化、精细化,鼓励各位市民积极参与。随后,现场播放了一段关于东莞流动经营现状的VCR,通过街头采访市民群众对于流动摊贩的看法,为接下来的讨论奠定了基础,也激发了现场观众的共鸣与思考。
进入主题讨论环节后,十余位市民热情分享了自己与流动摊贩之间的故事。有市民表示,流动摊点为日常生活带来了烟火气,尤其购买新鲜食材、特色小吃等很方便;也有市民指出,部分摊贩存在占道经营、气味噪音扰民、食品卫生条件不佳等问题,影响了周边居民的生活质量。在围绕如何更好流动摊位实现“便民”与“有序”平衡的讨论中,多位市民代表结合自身经历,提出了如集中选址、固定摆摊时间统一管理、提供配套设施等建设性建议,希望政府在规范管理的同时,也能兼顾摊贩的生存空间和发展需求。活动尾声,主持人对整场讨论进行了关键词总结,并感谢所有市民代表的真诚分享。
此次活动,不仅有效收集了社会各界关于流动摊贩管理的意见建议,也为政府部门科学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同时,也让市民切实感受到“城市管理人人有责、人人参与”的理念,增强了公众的城市主人翁意识。
落实议事“听”闭环
待人群散去后,市城管局立即组织现场工作人员及相关部门进行了深入的活动总结与回顾。此次活动,不仅是一次城市管理问题的公开讨论,更是城管部门转变工作思路、倾听市民心声的重要实践。通过活动,城管部门深刻认识到,站在群众中间,以平等、开放的态度听取市民的意见和建议,是实现城市共治共享的关键。
议事“听”,一方面是要打破管理部门闭门造车,真正拓宽思路破解难题;另一方面,也是通过走进群众的实践活动,让群众更多看到管理部门的诚意,以及在交流中感受管理之难,以及对各方参与共建共治的根本需求。
下来,市城管局一方面将进一步优化活动形式和内容,整合更多具有高度民生性的议题,走进市民当中共商共议。同时,针对活动中市民突出的诉求及解决问题的金点子,将认真研究,并探索将一部分代表性的民意建议,试点性应用到具体的工作实践之中,比如本次话题中的流动经营问题,如何更合理选址、更有序管理,特别是通过对流动经营者的文明引导约束,以及对市民的宣传解释等,解决流动经营者与周边群众的矛盾关系问题等。
城市议事“听”将不断优化
这次城管部门首次尝试以城市议事“听”的形式,直接走进群众中间,把城管工作的热点、难点、堵点摆上台面,直接与群众对话,充分凝聚民心、民智,真正推动一系列热点性问题的有序解决。
东莞城管部门表示,城市管理工作的本质,是服务城市的高质量发展和市民对美好城市生活的需求,在城市管理工作中,依法行政、依法管理是基础,但更多的管理问题并非能简单通过法治来解决,城市生活中,不同群体有着对城市管理不同的诉求,如何确保各方的诉求在基本的法治框架下得到充分地表达,这不仅是现代城市管理的大势所趋,也是体现城市管理水平的核心所在。因此,不断突破传统思维,坚定走好群众路线,是近年来东莞城管工作的一贯奋斗方向。
从深入践行住建部“721工作法”,推出玉兰女子城市执法服务队、城管片长、城市服务驿站、小微执法等,到今天进一步推出“城市议事‘听’”,带着民生话题走进群众,东莞城管从理念到作风以可视化的方式飞速转变。东莞城管部门表示,下来,将在总结第一期活动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活动组织形式、从活动到业务实践的闭环机制、民意征集互动渠道等,深化这一活动的实践意义。原则上将每月选择一个主题,联合一个镇街,到一个市民身边的地点,举办一次互动活动。并将探索打造民意试点示范街、最佳金点子、最热心街坊等品牌。
一场始于夏夜的对话,不仅架起了政民沟通的桥梁,更标志着东莞城市治理迈入“共建共治共享”的新阶段。正如市民代表王先生所言:“当城管蓝与市民心同频共振,我们的城市一定会更有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