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19日,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在数字城管中心召开东莞城市管理观察员聘任仪式暨座谈交流会,标志着我市城市管理观察员机制正式启动。20名来自不同行业的代表组成的首批城市管理观察员齐聚于此,共同开启东莞城管以民生为导向、深化为民服务的新篇章,为东莞城市治理注入多元力量。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局长韩暖渠、副局长陈世光及局相关科室负责人出席活动。


凝聚“政”能量 推动共建共治
近年来,在对民意民情的深入研究中,市城管局深刻感受到,城管工作不仅需要充分调动全民的广泛参与,更需要调动行业代表性力量的坚定支持,形成行业性引领效应。东莞城管通过开展与连锁餐饮企业的互动合作,有序推进了生活垃圾分类、燃气安全管理、“门前三包”等工作的开展,实现了示范带动作用,特别是相关连锁餐饮企业,成为东莞莞香花生活垃圾分类的示范单位。
在此基础上,市城管局探索开创“城市管理观察员”品牌,从人大政协、政府机关、社会组织、大专院校、生产企业、连锁经营行业企业等领域遴选一批代表,形成决策城管工作的民意“智囊”。这是东莞城管践行“人民城市”核心理念的生动实践,是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的关键纽带,更是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打造“人民满意”城市的重要引擎。
首批观察员亮相座谈献良策
活动上,市城管局为首批20名来自社会各界的市级城市管理观察员正式颁发了聘书,赋予他们参与城市治理的新身份与新责任。韩暖渠对首批城市管理观察员的加入表示衷心感谢和诚挚欢迎。他寄望各位观察员当好“人民立场”的坚定坚守者,真实反映民情民意;当好“问题导向”的敏锐发现者,善于发现并分析城市管理中的深层次问题;还要当好“桥梁纽带”的积极沟通者,促进政府与市民的良性互动;最后是当好“城市形象”的自觉维护者,积极传播城市正能量。
在座谈交流环节,城市管理观察员代表结合自身工作领域和生活体验,讲述了自己对新时代城市管理工作的思考,并围绕市民关切的热点问题,提出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观察员们以“城市主人”的视角,既指出了城市管理中的“痛点”“盲区”,也提出了兼具前瞻性与可操作性的“金点子”,展现了他们对参与城市治理的热情与责任感,现场气氛热烈而务实。
多项硬措施保障机制落地
除建立市级城市管理观察员机制外,各镇街城管部门也将组建观察员队伍,吸纳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城市管理工作。为让“城市管理观察员”品牌立得住、叫得响、走得远,活动要求,全市城管系统要保障城市观察员的核心权益,保障好观察员在城市管理工作中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与监督权,为其深入了解城管工作、客观反映问题提供充分支持。要畅通反馈渠道,建立“意见收集—分类转办—跟踪督办—结果反馈” 的闭环机制,通过便捷高效的沟通平台,确保观察员发现的城市管理问题、提出的合理化建议能够快速直达相关部门,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
此外,要充分支持鼓励观察员聚焦城市管理领域民生重点,大胆发现问题、深入分析症结、积极提出建设性意见,协助城管部门探索城市治理新经验、新路径。同时,加大对观察员工作的宣传力度,广泛传播观察员助力城市管理的积极成效,进一步激发全民参与热情。
城管深度融入治理创新实践回应民生期待
近年来东莞城管始终坚持“民生导向”,推动工作深度融入城市治理全局,通过一系列机制创新与工作前移,持续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城管部门将服务阵地延伸至街头巷尾,打造城管片长、玉兰女子城市执法服务队、城市服务驿站等民生化载体,让管理服务更贴近群众、贴近实际。同时,在机制创新方面,推出东莞城市议事“听”品牌活动,将政策会商搬到群众身边,直接倾听民声、汇聚民智,让城管决策更符合民意;在需求响应方面,聚焦群众“急难愁盼”,从清晨的道路整洁、午后的公园休憩,到傍晚的街灯照明、夜间的烟火秩序,全方位优化城市管理细节,让城市更具温度与活力。
此次城市管理观察员机制的启动,正是东莞城管深度融入城市治理的又一创新实践。通过搭建这一常态化参与平台,城管部门将进一步打通与群众沟通的 “最后一公里”,推动城市管理从“被动应对”向“主动服务” 转变、从“单向管理”向“多元共治”升级,让城管工作真正扎根于群众之中,不断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为建设更宜居宜业、更富魅力的现代化新东莞筑牢基础。

网站首页
城管动态
政务公开
政务服务
政民互动
专题专栏
粤公网安备 441900020007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