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东莞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推进会召开,通报我市今年第二季度生活垃圾分类评估情况,并对“千点示范工程”进行解读部署。市垃圾分类办主任、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局长刘永定对下阶段垃圾分类工作作部署。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李国全出席会议并对“创文”工作进行部署。
第二季度生活垃圾分类评估结果:莞城、凤岗排名第一
据了解,为持续推进我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全面提升分类体系建设和管理水平,今年起,市垃圾分类办委托第三方机构,采取资料审核、现场查看相结合的方式,对34个镇街(园区)、26个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成效进行评估。其中,34个镇街(园区)实行量化评估,评估内容主要包括科学管理、宣传发动、分类设施和分类效果(由八大产生源开展情况组成)、加分项等工作开展情况及取得的成效;各成员单位实行定量+定性评估相结合,对成员单位办公区域垃圾分类情况及管辖行业(领域)垃圾分类开展情况进行定量评估,对工作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定性评估。
根据“3+3”示范片区评估结果显示,莞城、万江、南城、东城、松山湖等5个街道(园区)中,排名第一的是莞城街道。其中,滨海湾新区目前仅有一栋综合办公楼,按照指标体系分析存在一定特殊性,因此不进行评分。根据“1+1”示范片区评估结果显示,28个镇排名第一的是凤岗镇。
整体上,我市大部分镇街(园区)的成绩处于中等水平,初步建立了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和设施保障,分类工作初显成效。首先是体制机制加快完善。全市34个镇街(园区)均成立由主要负责人担任组长的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出台实施方案,加强统筹协调,其中莞城、万江街道和高埗、茶山、企石、石碣、石排、横沥、虎门、望牛墩、长安、道滘、厚街等镇建立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执行较好;黄江、横沥、沙田、长安、大岭山等镇定期组织垃圾分类执法检查并通报;莞城、南城街道和凤岗、大朗、黄江、清溪、塘厦、常平、高埗、横沥、沙田、大岭山、道滘、洪梅等镇建立了辖区内垃圾分类工作考核检查机制开展常态化督查考评。市发改局、教育局、卫健局、市场监管局等成员单位的行业指导方案落实较好,逐步强化“管行业必须管垃圾分类”。
其次,宣传氛围逐步增强。市、镇两级开展了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引导系列活动,利用站场、楼宇、广告牌、宣传栏、主流媒体等,播放垃圾分类公益广告、张贴海报标语等,整体氛围较好。东城、万江、南城和大朗、谢岗、清溪、塘厦、横沥、虎门、望牛墩、麻涌、大岭山、道滘高频次开展专题培训;“3+3”园区(街道)和凤岗、黄江、清溪、常平、茶山、高埗、石碣、石排、东坑、横沥、沙田、长安、大岭山等镇组建了现场引导员队伍,引导居民定时定点投放。团市委积极指导各基层团委、志愿者协会开展垃圾分类志愿服务工作,据统计,第二季度全市开展垃圾分类志愿服务活动达260场,据i志愿数据统计相关活动参与人数达3882人次。
分类设施抓紧完善。除中堂、塘厦、黄江、大朗、企石、东坑、望牛墩、麻涌等镇以外,全市其他镇街完成“桶车同色”改造,推进各类垃圾单独收运。在可回收物方面,除万江、桥头、企石、横沥、东坑、茶山、石龙、高埗、沙田、道滘、麻涌等镇以外,全市其他镇街完成可回收物便民交售点规划选点并公布位置信息;在有害垃圾方面,“镇收集、市运输处理”模式运作较好,除万江、桥头、企石、横沥、东坑、茶山、石龙、高埗、厚街、沙田、大岭山、麻涌等镇外,全市其他镇街完成有害垃圾投放收集点规划选点并公布位置信息;在厨余垃圾方面,推进“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模式进一步明晰,收运处理量稳步提升;在大件垃圾及园林废弃物方面,除松山湖、滨海湾、大朗、望牛墩、石龙、企石、寮步等园区(镇)以外,各镇街均设置了大件垃圾和园林废弃物处理设施。
此外,示范效应有所增强。本次评估了673个点位,包括610个八大产生源点位(含26个成员单位点位)、63个垃圾分类设施点位。总体来看,市一级公共机构基本实现垃圾分类全覆盖,机关单位、学校、医院等点位垃圾分类实施成效较好,东城政务服务中心、凤岗镇华侨中学、莞城人民医院亮点突出,初步形成示范效应。同时,莞城、凤岗、谢岗、茶山等镇街的受检产生源单位在科学管理、宣传发动、分类设施、分类效果等方面都有一定示范经验值得借鉴推广。
千点示范工程创建点位达1650个
会上,市垃圾分类办主任、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局长刘永定强调,要抓关键问题,推进垃圾分类工作落到实处,各镇街(园区)要倒排工期、倒逼工作落实,加快推进“千点示范工程”,市垃圾分类办要继续用好第三方评估、行走东莞、“红黑榜”评选、每周督导检查这“四大抓手”,以评促改、以查增效,推动工作落实。要抓体系完善,实现四分类全链条闭环管理。要抓宣教效果,营造推进全社会支持参与氛围,坚持党建引领,以社区(村)为单位建立“两委”干部、党员、志愿者宣传引导服务包干责任制,同时抢占重点阵地,利用户外广告开展垃圾分类宣传,此外,打造特色品牌,依托“四队一码”等平台开展宣传,创新办好垃圾分类 “五大赛”,并联合媒体开拓垃圾分类专题报道,报道优秀典型,曝光问题,充分发挥舆论监督、群众监督作用。
市垃圾分类办常务副主任、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副局长叶志锋对“千点示范工程”进行解读。他表示,“千点示范工程”是为了生活垃圾分类能切实落地实施和有序运转,以小切口方式,通过从顶层到一线,集中资源力量,打造出一批有示范效应的垃圾分类实施点,通过这些点位的示范引领,带动更多领域有序铺开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各部门要以“勇于担当、为民务实”的精神,切实抓好相关示范点的打造,为我市的垃圾分类推进和“湾区都市、品质东莞”建设尽心出力。
今年,市垃圾分类办联同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发起“千点示范工程”,在物业小区、学校、医疗机构、餐饮机构、酒店等五大板块,打造不少于500个示范级小区、200间示范级学校、100个示范级医院、500个示范级餐饮机构和100间示范级酒店住宿机构,共计超1000个示范级生活垃圾分类实施点,更加充分发挥条块结合模式的优势,为垃圾分类示范区建设提质扩面提供有力支撑。目前,学校、餐饮机构申报踊跃,参加千点示范的点位已远超过此前设定的数量,今年总体参与创建的点位达到了1650个。市垃圾分类办将对每个示范点颁发“东莞生活垃圾分类千点示范工程实施点”牌匾,实行建档管理。
在物业小区板块方面,以万科中天城市花园为全市示范点,通过各镇街(园区)垃圾分类办推荐,共计543个居民小区纳入创建。市垃圾分类办年底将组织对市住建局及各镇街(园区)履职情况进行双考核。
在学校板块方面,以东莞市第六高级中学为全市示范点,通过市教育局集中推荐,共计399间学校纳入创建。市垃圾分类办年底将组织对市教育局及各镇街(园区)进行双考核,其中,市教育局直管学校不纳入对镇街的考核。
在医疗机构板块方面,以东莞市人民医院为全市示范点,通过市卫生健康局集中推荐,共计100间医疗机构纳入创建。市垃圾分类办年底将组织对市卫生健康局及各镇街(园区)进行双考核,其中,市卫生健康局直管医疗机构不纳入对镇街的考核。
在餐饮机构板块方面,以星巴克为全市示范点,通过市连锁餐饮协会集中推荐,共计506间餐饮机构纳入创建。市垃圾分类办年底将组织对市商务局、市市场监管局及各镇街(园区)进行双考核,其中,不在“3+3”和“1+1”范围的点位不纳入对镇街的考核。
在酒店住宿板块方面,以东莞会展国际大酒店为全市示范点,通过市商务局和市文化广播旅游体育局联合推荐,共计102间酒店住宿机构纳入创建。市垃圾分类办年底将组织对市商务局、市文化广播旅游体育局及各镇街(园区)进行双考核。